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字数作文 字数作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zmhk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好的,现在我来为大家谈一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大家的疑惑。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的话题,我们开始说说吧。

1.人民教育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

3.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4.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5.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6.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_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人民教育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 一 单元 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第1课时

       学期总第1课时

       教学课题 分数乘整数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2014年 月 日

        2015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法与 学 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3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计算 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 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 块,三个人吃了几个 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 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 + = = = (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 )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再启发学生说出 表示求3个 相加的和。

       (3)比较 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 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 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 的和。板书: + + 。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 (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 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 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 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 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 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 是用分数 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 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后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 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⑴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⑴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作业设计 练习一2、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第2课时

       学期总第2课时

       教学课题 分数乘法(二)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授课时间 2014年 月 日

        2015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 学 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4 ×4 × 14×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2)问题二: 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 。

       提问:根据什么列示的?

       启发学生思考: 桶就是半桶,求 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的 是多少。

       (3)问题三: 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 。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思考:求 桶是多少?就是求12L的 是多少。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 ”和“12× ”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12× 表示12L的 是多少:12× 表示12L的 是多少。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 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种玉米的面积占 。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示呢?

       (实际上就是求 公顷的 是多少公顷,列示是: × 。)

       (2)探究 × 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它的 ,表示 公顷。

       ②再涂出 公顷的 。

       引导理解:求 公顷的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 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 公顷的 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 公顷的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 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 ×1= = 。

       板书: × == = (公顷)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⑴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

       ⑵提问:“ × ”等于多少呢?你能用颜色表示 的 吗?

       ⑶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 == = (公顷)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皆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作业设计 练习二第3、4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12×3

       想:求3个12L,也就是求

       12L的3倍是多少。 ⑴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 × == = (公顷)

       想:求12L的一半,就是求 ⑵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L的 是多少。 × == = (公顷)

       12×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想:求12L的 是多少。 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心得反思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

        备课时间 :8月25日

授课时间 :月日 第1周第1节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1/6+2/6+3/6 3/10+3/10+3/10

        计算3/10+3/10+3/10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2/9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2/9块,三个人吃了几个2/9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2/9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2/9+2/9+2/9=2+2+2/9=6/9=2/3(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2/3)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2/9×3。再启发学生说出2/9×3表示求3个2/9相加的和。

        (3)比较2/9×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2/9×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2/9×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2/9的和。学生计算,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2×3/9=6/9=2/3(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2×3/9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2/9×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2×3/9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2/9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2/9×3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2/9×3是用分数2/9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

        2/9×3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后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2/9×3按简便方法计算。

        3.反馈练习: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思路。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知识,相乘时,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板书

        分数乘整数

        2/9×3=2×3/9=6/9=2/3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分数乘分数

        备课时间:8月26日 授课时间:月日 第1周第2节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 ,种玉米的面积占3/5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 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 ,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

        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 公顷的1/5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 ×1/5

        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 ×1/5 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操作探究算理。

        1、提问:1/2 ×1/5究竟等于多少呢?

        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 ×1/5 =1/10。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

        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 ,再把这1/2 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 。说明1/2 ×1/5 =1/10 。

        5、结合演示进行归纳。

        用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 ,又把这1/2 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 。由此可以得到:1/2 ×1/5 =1×1/5×2=1/10(板书算式)

        (二)、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

        (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 公顷)的3/5 ,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 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 的3/5 。怎样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1/2×3/5=1×3/2 ×5=3/10

        (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4/9的1/3是( ),3/4的1/5是( )。

        3、一块地是4/5公顷,这块地的1/7是( )公顷。

        4、一堆水泥重15/16吨,用去3/7,用去( )吨,还乘下总数的( )。

        5、1千克面条3/2元,王大妈买了7/10千克面条,共花了( )元。

        6、一个长方形的宽是5/18米,长是宽的4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板书

        分数乘分数

        1/2×1/5=1×1/2×5=1/10

        1/2×3/5=1×3/2×5=3/10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教学反思: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练习课

备课时间: 8月26日 授课时间:月日 第1周第3节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把握分数乘法的意义。

        3、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1/4×1/3 1/5×1/2 2/3×3/4 2/5×1/2

        14×3/7 15×4/5 5/8×2/5 7/15×5

        2、4/11×5表示( )。

        10×3/5表示( )。

二、巩固练习。

        1、计算

        7/33×3/14 5/7×4 27×5/9

        5/8×4/15 7/12×3/7 14×6/7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汇报时先要求学生说清算式意义,再说计算过程。

        2、列式计算

        9/10吨的2/3是多少吨?

        5/8米的1/2是多少米?

        9千克的一半是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解题思路后,集体汇报,强调理解“一半”。

        3、1千克牛奶含乳糖1/21千克,蛋白质的含量是乳糖的7/10,1千克牛奶含蛋白质多少千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希望同学们可以更熟练掌握计算。

板书

        练习课

        求“一半” 乘1/2

教学反思: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分数乘分数

备课时间 :8月26日 授课时间:月日 第1周第4节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5×30 12×2/3 2/5×1/3 7/8×3/4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 ⑴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 ⑵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⒈出示例题。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9/10千米/分。

        ⒉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4/45。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⑴阅读理解。

        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9/10千米/分。 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9/10千米/分的4/45。

        ⑵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交流解答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9/10×4/45=9×4/10×45=36/450=2/25()

        ⑶启迪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⑷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

        ⒊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⑴学生独立解答,约分:

        ⑵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直接约分。

        ⒋试一试。

        9/10×4/45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 板书:(计算过程)

        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⒌小结。

三、巩固练习。

        ⒈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⒉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组织交流。

        ⒊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⒋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解答,组织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叉约分。

        板书

        分数乘分数

        9/10×4/45=9×4/10×45=2/25(千米)

        9/10×30=9×30/10=27(千米)

教学反思: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练习课

备课时间: 8月27日 授课时间:月日 第1周第5节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 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旧知。

        ⑴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⑵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⒉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⒉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到第13题。

        这六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设计到很多课外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位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全课总结。

        计算时,要掌握好计算方法,准确计算。

        板书

        分数乘法练习课

        40×11/20=22(种)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想要做一个好的教案,就要找准并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深入阐述,在内容层面把握教学主线。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一)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加大教研、教改力度,以吃透教材、探索教法、稳步推进、和谐发展为宗旨,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整合本校的校本课程,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去完善对乘除法运算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经历认识比以及百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和思考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能根据指定的可能性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探索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的基本性质,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猜想和验证,归纳和推理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合情合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应用在本册数学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

        2.能在理解体积含义及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现,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二、本册教材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熟练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认识比和百分数增强数感。

        4.能应用在本册数学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能力。

三、本学期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实践“五步走”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 激发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以基础知识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4.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 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

        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板书:比例)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

        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生动手写比、求比值)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比例的意义

        (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

        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

        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

        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

        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小练习,课件出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的名称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生自学名称,汇报,师板书名称)

        (2)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比例的内项和外项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特性呢!你们想去发现这个特性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指名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合作学习发现的规律。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呢?分组验证课前写出的比例式。

        师:问想一想,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去判断外还可以根据什么去判断?(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是什么样的?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见课件)

        四、汇报学习收获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三)

        一、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xx名同学,男生居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总体上说比较爱学、会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同学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特别是班内许珺、潘悦等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同学的组织纪律强,班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给数学教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由天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同学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王成、王洁等同学成绩太偏低,比较粗心,马虎,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下面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

        1、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本班同学都来自于农村,近几年农村经济的滑坡,大学、高中教育学费的高涨,极大地挫伤了家长们送子女上大学深造的积极性,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送子女外出打工挣钱,成了大多数农村家长们的心愿。另外,如今年轻的家长们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的人数急剧上升,将子女交给父母、岳父母看管的比比皆是。家庭教育几乎成了一片空白。这样,给学校教育增加了不少难度。除了要上好课,更应做好同学理想前途教育,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及时走访,加强老师与家长们的联系,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从同学的学习品质来看。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都能按时完成,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但同学缺少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本学期教学,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推广,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同学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同学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同学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同学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使同学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使同学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5、使同学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6、使同学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同学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同学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3、使同学会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4、使同学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同学交流,尊重同学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学困生。

        6、重视在同学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同学自主探索,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同学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同学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同学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教改的主攻方向

        关注特殊群体同学的成长,以情意教育为主,让每个孩子都能打到不同水平的发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相对 其它 科目抽象性强,学生从内心情感上不太容易真正的喜欢数学,数学课堂往往会比较枯燥,那么就必须在课堂上要能很快抓住学生的思维。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 六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找出圆的对称轴。

        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德育目标:让学生养成在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课本的情景图,动物设计的汽车,思考兔博士的问题。

        学生回答

        师:你想过没有,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车轴又是安装在哪儿的?又是为什么?生答。

        师:这一切,都跟圆的知识有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师: 说说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圆。

        生:一些圆形钟面,纽扣是圆形的,硬币是圆形的,球(球是立体图形,把球从中间剖开得到的剖面才是圆形。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

        师: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2、用一个瓶盖或圆柱体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并剪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

        3按照书上的 方法 折一折,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同学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进行 总结 。明确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同时介绍直径和半径。4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汇报:

        (1)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师: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板书:半径无数条直径无数条)

        (2)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师:你量出你画的圆的半径是多少?其他同学呢?量直径的同学呢,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怎么不相等?要使半径都相等,必须加上一个前提条件。(板书:在同一个圆里与等圆中)

        (板书:都相等)

        (3)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并小结。

        (同一个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谈话:你能用字母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r=d?2)

        (4)圆是轴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因为将圆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师:它的对称轴是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师:它有几条对称轴?(无数条)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掌握得真好,下面让我们来完成几道挑战题。

        1、填写下表。

        2判断练习,全班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自己的意见。(正确的举手,错的不举手)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2)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

        (3)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4)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2、画圆。

        3、解释与应用

        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师:为什么车轮子要设计成圆形而不设计成方形或其它形状呢?

        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四:结课。

        师:数学中也有很多美,只要你认真探究,善于发现你就能感受到美。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在同一个圆半径-----相等、无数条

        中直径-----相等、无数条

        d=2rr=d/2

        相关 文章 :

        1.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案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3. 数学关于圆的认识手抄报

        4.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圆

        5. 六年级数学圆手抄报资料精美(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

        (四)教学用圆规画圆

        1、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定半径);

        (2)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2、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造成圆心的位置不一样,因此圆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练习: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中深化认识圆

        2、判断是非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

        (六)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1、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书本P60第1-4题。

        4.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5.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工具画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

        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

        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

        第三节:原地转身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

        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

        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

        4、揭题:圆的认识

        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

        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

        三、动手操作

        (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

        [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

        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

        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

        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

        [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

        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师:还有什么办法找到圆心呢?(折)你们先拆下来试一试。(生动手操作)

        师: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①生:对折再对折,交点就是圆心师:还可以怎么折

        ②对折、展开、再对折、再展开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几条折痕?而且它们都经过(圆心)像这样的折痕叫这个圆的直径字母d表示(画在黑板上)。

        师:圆里还有什么?(半径)你折的圆里有吗?指一指(画在黑板上)这就是半径。

        师:什么是直径、半径,自学课本p80读一读

        师:说一说什么是直径?解释圆上、圆外、圆内。

        我们一起指指,说说什么是半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

        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去大清花饺子馆吃了一餐饺子,味道可真不错!一共用了168元,收银员找钱时还主动给了我一张发票,你能评价一下这种做法吗?

        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

        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

        二、了解纳税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

        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

        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学习呢?

        (看书、查资料、上网、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纳税就是根据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小学生,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小纳税人,学会怎样纳税!

        教师介绍上网查询内容,纳税有哪几个步骤?

        在这几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用到哪部分数学知识?

        (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

        究竟怎样运用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板书公式: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简单的说就是指什么?(应交的税款)

        各种收入呢?是一定的吗?税率是一定的吗?你了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

        那我选这个3%的来还!为什么不行?(根据税种选择税率来还。)

        那你会哪种税种的计算方法?(消费税、营业税)

        都会算了吗?看这道题会算吗?(例1)

        板书:230?5%=11、5(万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6、看来同学们没吹牛,确实会算营业税了,关于其它税种的计算还有什么问题或难以理解的地方吗?

        可能说,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师:谁能帮助他?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师:会算个人所得税的请举手!看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靠自学还真有点难度,不急,我们一起解决它!哪些人要交个人所得税?

        师:对,只要有工资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个人所得税!

        (出示:个人所得税图表)

        能看懂吗?什么意思?

        帮我算算好吗?(猜猜我的工资收入?)

        好吧,就透露这个秘密给你们,我上个月的工资收入是2100元,奖金是380元,该怎样算我的个人所得税?

        板书:2100+3802000=480(元)

        480?5%=24(元)

        谢谢大家,我一定会依法纳税的!

        三、练一练

        练一练14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借助网络、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了纳税中的数学问题,知道了运用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的方法来计算要交的税!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没有疑问?

        如果没有,那老师这有几个话题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主题

        1、你能为自觉纳税设计一句广告语吗?

        2、如果我是税务稽查员,如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

        3、我们能为纳税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纳税

        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230?5%=11.5(万元)

        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听农民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渗透环保教育

        三、探究体验

        (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 )%;四成五=( )%;七成二=( )%。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四、巩固练习

        1、三成=(  )%;五成六=(  )%;八成三=(  )%;

        2、第9页做一做

        3、解决问题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鼎湖山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4)某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xx年年产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产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理解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并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会正确地求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归纳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圆的面积》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学工具

        PPT 卡片

        教学过程

        1 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 新知探究

        2.1 圆环面积

        一、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

        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50px,外圆半径是150px。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三、知识应用

        做一做第2题: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 圆与正方形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左图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1m;右图圆的面积=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1m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总结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知识应用

        70页做一做:

        下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铜镜的直径是600px。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5.3 随堂练习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6 小结

        1.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 板书

        例2解答步骤

 《圆的面积》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组和图形的特征,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准确掌握和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组合图形的认识及面积计算。

        教学难点:对组合图形的分析。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各种基本图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外放内圆?外圆内方?的设计,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组。(生欣赏完后) 师提问:这些美吗?(生:美)

        师:这些的设计中包含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生:圆、正方形、长方形等)

        师:这些不同的几何图形拼在一起能构成精美的图案,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这说明我们的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有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例3的两幅图并出示自学提示 出示自学提示:

        (1)上面两幅图有什么不同之处?

        (2)右图中的正方形的对角线和圆得直径有什么关系?

        (3)上图中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的半部分的面积吗?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69-70页的内容,独立思考自学提示中的问题,若有困难可以小组内讨论。(自学时间:4分钟) 三、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1.汇报交流,师生互动

        生汇报问题(1):这两幅图都是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左图是外圆内方,右图是外方内圆。

        生汇报问题(2):右图中的正方形的对角线和圆得直径相等。 生汇报问题(3):左图阴影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列式为:S正=2?2=4(m2 ) S圆=3.14?12=3.14(m2 ) 4-3.14=0.86(m2 ) 左图: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 1/2 ?2?1)?2=2(m2 ) 3.14?12=3.14(m2 ) 3.14-2=1.14(m2 )

        师:同学们做的很好!可我又有问题了,若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那结果又是如何呢? 生派代表回答:

        左图;(2r2)-3.14r2 =0.86r2

        右图:3.14r2-( 1/2 ?2r?r)?2=1.14r2 当r=1m时,和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答:左图中正方形和圆之间的面积是0.86m、右图中圆与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1.14m。

        四、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顺便对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我们为人处事,必须能屈能伸,可方可圆,外在大度圆融,内在正直公正。 五、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1、出示教材P70 做一做 2、完成教材P72 第9题 六、堂清作业

        七、作业布置P73 第10、11.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出示教材P70 做一做

        2、完成教材P72 第9题

        板书

        含有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左图:S正=2?2=4(m2 ) 右图: ( 1/2 ?2?1)?2=2(m2 )

        S圆=3.14?12=3.14(m2 ) 3.14?12=3.14(m2 )

        4-3.14=0.86(m2 ) 3.14-2=1.14(m2 )

       好了,今天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