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单元作文 单元作文

三年级数学上册_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zmhk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三年级数学上册_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上册_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五篇

4.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1单元——第4单元)

5.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

6.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

三年级数学上册_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三年级# 导语数学可以训练你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当然最重要的是与自己能在社会上生活有关,你想找到好的工作,基本都是和数学都是有关系的。因此从小的学习十分有必要。以下是 无 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快的是(秒针),走得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高位上的数,如果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较大的三位数是位999,小的三位数是100,较大的四位数是9999,小的四位数是1000。较大的三位数比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篇二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篇三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35×12= 359÷3= 567+284= 602-394= 46×22= 606-208= 603÷7= 198+303=426÷4= 23×37= 46×58= 326×5= 482÷8= 370÷7= 784-685= 76×15=

        486÷2= 607÷5= 900-807= 915÷3=

        560÷4= 458+542= 423÷3= 87×19=

        362÷6= 525÷3= 254÷5= 192÷4= 602÷7= 839÷9= 726÷6= 51×16 =

        78×22= 416÷4= 823÷8= 63×43=

        367÷4= 795÷5= 42×53= 15×82= 79×97= 28×32= 54×25 = 48×61=

        39×42 = 168÷8= 370÷5= 640÷7= 19×64= 470÷9= 522÷6= 312÷7=570÷8= 810÷9= 660÷5= 804÷7=

        462÷3= 780÷4= 729÷9= 624÷6= 2500+300= 156-97= 386+479= 321×12= 125×23= 18×250= 52×49= 34×54= 106×51= 48×34= 82×16= 45×93= 66×65= 55×18= 75×26= 816÷8=

        79×29= 43×36= 62×71= 38×44=865÷5= 984÷8=  437÷3= 4137÷9= 31×81= 97×22= 57×21= 42×79=

        5.5-4.7= 6.6+2.6= 6.4-2.8= 1-0.5=

        0.3+0.6= 1.5+0.9= 3.2-1.5= 5.3+2.7=

        8+2.18= 2.7+2.3= 10.8-2.8= 7.2-3.2=

        14.6+16.74= 10.7-2.8= 15.15-8.8= 1-0.3=

        4.8+7.7 5-1.8= 12.45+3.6= 9.4+6.42=

        27×16=  39×66=  17×51=  43×22=

        175÷5=   460÷8=  8405÷7= 9160÷4=

        3664÷6=   2360÷4=  18×34=   19×25= 

        27×32=   45×12= 33×12= 32×69=

        23×31=   142×23= 32×37= 45×12= 114×25=  433×36= 25×43=  302×24=

        59×27= 420÷8= 793÷8= 816÷4=

       1.5+1.5= 3.4-3= 9.80-4.20=

        5.60-3.20=   8.60-2.40= 7.30-1.65=14×53= 15×4= 26×96=   55×26= 287÷7= 448÷2= 217÷7=  306÷6= 41×43= 17×15=   7×7+3= 55×16=

        81×47= 505÷5= 35×92= 412÷4= 18×79= 101×91= 91×75= 102÷6= 7.8+15.1= 8.10-6.207=  48.593+2.07=

        14.25+7.3= 5.75+2.7=   18.23-6.35=

        16.78-2.54= 3.22-1.46= 7.31-2.98=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五篇

        #三年级#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平。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习一:判断(电脑出示)

       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用手势表示)

       ()()

       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5、练习二;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13页、第11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此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注意有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一天,小猴、小狗、小松鼠到企鹅博士家做客,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7、3、9摆出所有的三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四个。)他们三个好朋友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帮帮他们吗?生:能。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景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这三个数能组成多少个三位数呢?密码到底是什么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先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

        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可以一个人思考,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边摆数字边记数,有的一个人思考,有的则跟同桌合作,一个操作另一个记数,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刚才都在很认真的'思考,你们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三位数,现在谁愿意说说你的探索结果?

        汇报交流。

        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这一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交流

        (1)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那么开锁的密码也就不能确定,小猴、小鸭、小鸡可急坏了!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7、3、9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一会到上面来展示。

        (2)小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3)展示交流

        师:你们一共摆了几个三位数?你是怎样摆的?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究成果?

        生1:我们一共摆了6个三位数,我们的方法是首先确定左边的数字7,然后将后面两个交换位置,在确定中间的数字3,然后交换两边的数字,最后确定右边的数字9,将前面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分别记录下来。(展示小组的记录)

        师:说的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们也摆出了6个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73、937;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93、739;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97。我们画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这样更加清楚。(展示小组的记录)

        师:说的很棒!哪个小组还有其他的方法?

        生3:我们也摆出了6位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79;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39、793;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37、973。我们也制作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展示小组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有序思考,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讨论解觉这个关键性问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汇报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此类问题解决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突出排列的有序性,培养了学生推理的能力,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师:(出示课件)这是其中部分同学的摆数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摆的的,保证了结果的不重复,不遗漏。(师随机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现在我们继续帮助小动物们找开锁密码吧!(出示课件),这是同学们找出的六个数,现在你们知道开锁密码是什么了吗?

        生: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数,是739。

        师:你们真棒!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终于见到了企鹅博士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广角的知识。(板书:数学广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他们三位好朋友在企鹅博士家做完客后,小猴提议说,在附近有个影视城,我们到那儿去游玩吧。在影视城他们不仅玩的非常愉快,而且还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场景,同学们想看吗?(想)

        2、课件出示场景1:

        (1)请学生说说,图画里看到了什么?

        (教师随即提出问题:"是啊,他们拍完了《西游记》打算拍照留念,像这样三个徒弟交换位置,共有几种交换方法呢?")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可以用符号代替人物在纸上比划。

        (3)汇报交流。

        生1:先确定最左边的人,然后右边两个人交换;

        生2:先确定最右边的人,然后左边的两个人交换;

        生3:我认为也可以先确定最中间的人,然后左右两个人交换。

        交流的过程中,把学生刚才用符号代替画下来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课件出示场景2

        (1)教师介绍:这几位小朋友正在影视城玩游戏,尝试当小演员的滋味呢!可是他们好像闹矛盾了,要交换角色了,看看明明说什么?(该让我演大灰狼了吧!)

        (2)三人小组把自己当成小演员,也来做做这个游戏,要保证把所有情况都罗列出来。

        ①三人小组,开始讨论。

        ②上台演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拍照片和角色转换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1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符号来代替,一方面是为了验证的方便,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另一方面也拓宽了知识面。提示学生:不但数字有排列问题,人物有排列问题,其实在变化万千的图形世界里也有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2的问题时,采用三人小组身临其境排列法,不但巩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而且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检验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

        (三)运用排列,制作奖品

        1、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老师要奖励每个学生几朵特别的花儿。这些花儿都已经在你们手中。可是都没涂颜色,需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出示:

        (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样,涂出所有情况,看谁涂的方法好)

        2、学生开始动手涂,教师巡回检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3、个别学生汇报展示,下面学生评价,教师奖励。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对老师发的奖品很感兴趣,教师课堂上让他们来涂发给自己的奖品,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题目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涂,其实所有方法罗列后,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以此进行思维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请同学们在课下尝试用辣、不、怕三个字可以组成多少句有意思的话,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篇三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

       (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1单元——第4单元)

        #三年级# 导语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学数学是令自己变的理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数学本身也有自身的乐趣。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

 一、用“万”或“亿”作单位求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886500≈

        9324500≈

        39400000≈

        9998543≈

        98005005≈

        1943009546≈

        496000003000≈

        89457005900≈

        二、按要求写数。

        (1)用两个0和三个8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只读出一个0的数是(),两个0都读出来的数是(),两个0都不读出来的数是()。

        (2)由0、2、9、7、4组成一个的五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

        (3)一个数有三个亿、八千零三个万和四百二十个一组成,这个数是(),约是()万。

        (4)把6、9、0三个数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共有()个。按从小到大排列为()。

        三、解决问题

        1、动物园某日上午有游客693人,中午离去126人,下午又来了245人,这时动物园内共有游客多少人?动物园全天一共来了多少人?

        2、果园里有桃树267棵,梨树比桃树多138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3、三(1)班有男生22人,女生24人。三年级人数是三(1)班的6倍。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4、钢笔9元一支,xx用66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支钢笔?还剩几元钱?

        5、37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可以坐5个同学,他们最少需要多少条船? 

        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

 一、计算下面各题。

        1、直接写出得数:

        312+512=  1-39=  23+13=  1-38-28=

        1324-1124=  47+37=  1-12=  19+29+39=

        68-48=  79-29=  56-16=  13+13+13=

        2、竖式计算:

        408×8=  780×6=  618×9=

        3、递等式计算:

        360+210×8  24÷3×71  6890-358×2

        二、解决问题。

        1、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剩下的第二天看完,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2、某班共有36人,男生占。则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3、一块蛋糕,小冬吃掉了它的36,小明吃掉了它的26,谁吃得多,一共吃掉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4、小东家有64千克大米,第一天吃了,第二天吃的是第一天吃的。这两天一共吃了多少千克大米?还剩多少千克大米?

        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

 一、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

       300×5=  810÷9=  96÷3=  88÷2=

       420×2=  380×0×25=  240÷6=  18×3=

       2、用竖式计算,带※号的验算。

       282×7=  160×6=  403×8=

       ※657÷3=  ※736÷6=

       3、估一估,算一算。

       102×4≈  396÷2≈  495×6≈  604÷3≈

       4、脱式计算。

       76+24×53  76-96÷8  (47+25)×4

       86-26×34  53÷3+94  (258-123)×7

       二、解决实际问题。

       1、一块布,做床单用去这块布的,做窗帘用去这块布的,一共用去这块布的几分之几?

       2、学校买了13个足球,买的篮球比足球的5倍多8个。买了多少个篮球?

       3、水果店里有梨5筐,苹果比梨多25筐。苹果的筐数是梨的多少倍?

       4、三年级二班教室图书角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平均每层能放20本书,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5、有一根铁丝,用它可以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

 1、一块长方形的钢板,长是10米,宽是4米,每平方米重8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2、会议室长15米,宽8米,每平方米坐2人,这个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几人?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5米,宽8米,现在把宽扩大到12米,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

        4、给一个长5米,宽3米的房间铺地砖,如果每平方米需地砖25块,铺满这个房间需要多少块地砖?

        5、一间教室的地面长8米,宽6米,用边长2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6、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周长相等,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8分米,长方形的长是24分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7、一个正方形的菜地,边长是17米,每平方米可以收青菜40千克,这块地一共可以收青菜多少千克?

        8、期末考试海林的三门平均分是90分,她语文得了85分,英语得了92分,她数学得了多少分?

        9、李叔叔用长40米的篱笆围了一块正方形地,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果园里要栽3360棵桔树,每40棵栽一行,已经栽了62行,还剩下多少行没栽?

        5.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

 一、填空题

        1、在90后面添()个0是90万,添()个0是9亿。

        2、和100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500005005这个数,在左边的5表示(),中间的5表示(),右边的5表示()。

        4、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57925680这个数里包括()级和()级,它是()位数,位是()位,表示()。

        5、最小的五位数和的五位数的和是()。

        二、判断题

        1、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首先看位上的数。()

        3、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的自然数。()

        4、最小的七位数比的八位数少1。()

        5、用5、7、9、0组成的的四位数是9705。()

        三、写出下面个各数。

        四亿五千万零六____________________九千零六万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亿零四万七千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千亿零二千___________________

        五百零八亿___________________六百零四万零七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 导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养成严谨的思考的习惯,对一个人的以后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可以说,数学与任何科学领域都是紧密结合起来的。以下是 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1单元——第4单元)》,希望帮助到您。

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3单元: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第4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

        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3、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余数

        商=被除数÷除数-余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

        #三年级# 导语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P62例1、例2

        三维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分2分=(?)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2.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锐角和钝角》

        一、谈话情景导入

        师:朋友们!你们去过遵义吗?去过哪些地方?

        生1:去过,去过遵义会议会址。

        生2:去过遵义姑妈家。

        生3:去过遵义游乐园。

        课件出示遵义游乐园的一处场景

        师:这是遵义游乐园,你们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木马、风车。

        (利用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

        二、复习角

        师:你们能在这幅图中找出角吗?

        生积极主动的找到了很多角。

        师:你们生活中哪里还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户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书本上也有角

        (让学生在图中找角,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师:这个角是什么角,老师手中拿的这个图形的角是什么角呢?

        生:直角(师把直角图形贴在了黑板上并指书上也有直角)。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直角,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锐角和钝角。

        揭示课题并板书:锐角和钝角二、探究锐角和钝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进行分类(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分一分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来分的;

        (让学生动手操作对这几个图形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熟知锐角与钝角有什么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师:现在我们把这两组角与直角比,有什么发现呢?

        生:这组角比直角小,这组角比直角大。

        (老师将这其中的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画了出来,同时也把直角描了出来。)

        2、引导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咱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们认为哪个是哥哥那个是弟弟好呢?

        生:这个是弟弟,这个是哥哥。

        师引导学生论得出:这个就叫锐角,这个就叫钝角。

        3、深入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同学们真聪明,知道了锐角和钝角,请看这是什么角呢?

        生1:直角

        生2:钝角

        生3:锐角

        师:有三种结果,那到底是什么角呢?同学们想个办法准确的判断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量。(用投影仪展示)

        通过学生测量反复2次,这个角的一条边与直角板上的一条边重合后,另一条边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条边的外边,说明这是一个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让学生用肉眼观看,判断得出了三种不同的结论,让学生出现了矛盾,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更积极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完成的欲 望)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找游乐园里的`锐角与钝角(课件出示游乐园,场景图)

        (先找出了很多)

        2、找游乐园里物体中的锐角和钝角

        (生找出了相应的锐角和钝角)

        3、找出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生1:红领巾的三个角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

        生2:老师眼镜框上有钝角;

        生3:凳子上有锐角

        生4:文具盒上有锐角

        生5:玩具上有锐角和钝角

        4、说说这些角的名称

        (生说得很好)

        5、用纸折角

        (学生折出了各种各样的锐角和钝角)

        6、用手臂比划角

        (学生用身体的很多部位比划出了不同的锐角和钝角,在生活中找角、物体中找角、用纸折角、用手臂比划角、用身体划角)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是锐角、钝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说点什么?

        生1:大家好,我是锐角请大家多多关照。

        生2:我是钝角,请大家为我准备更多的三角板,让我认识更多的角。

        生3:我是锐角,请大家别碰我的尖,会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钝角,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师:小朋友们好,如果我是锐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钝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识中,又起到了化龙点睛的作用)

        课中体现了以下特点

        1、从资源开发的角度看

        教师能充分利用挖掘资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体中找角)帮助学生抽象和构建各种角的特征,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认识各种角。

        2、从三维目标角度看

        (通过让学生指出角,分类,描角,比大小等)使学生对锐角、钝角有了非常明确的概念,从而使学生技能达标率较高(如能正确量角、判断角、比划角等特别是人体上找角)

        3、知识构建的过程与方法来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上学生的思想过程与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参与意识较强,特别在练习部分中的游戏部分更为突出。

        较好地渗透了品德教育内容(如遵义会议会址,教后的你想对老师谈点什么)。

        更好地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又为生活服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属于数学学习生活化特点。

        4、突破误区(即一说到任务深,就要用多媒体,就要怎么样、怎么样,但这节课中多媒体的出现并不多,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课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教学中体现了学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学中双边活动非常到位,真正实现了课堂中学生爱学习,乐学数学的效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思维导图画法如下:

       画出主体部分。然后,画一些简单的分支。将分支涂上颜色。在分支里面标注内容。思维导图绘制出后,写上中心主题和子主题,子主题这里分为了几何初步和三角形。对子主题再分层,在画数学思维导图时,要用最简洁的语言确定要画的数学主题。

思维导图的介绍如下: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透过心智绘图,不但可以增强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教育部将思维导图列为小学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强企业也在学习思维导图,中国应用思维导图也有20多年时间了。

       今天关于“三年级数学上册”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