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

zmhk 2024-06-03 人已围观

简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的应用场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1.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的应用场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例6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教案

2.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

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的认识》

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5.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例6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例6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教案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上的例题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明单位并口答。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

        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新知。联系生活,在实际中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例题挂图、小红花、大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那你们知道它的老家在什么地方吗?那儿住着许多小猴,它们生活得可快乐了。一天猴妈妈对小猴说,明天是你的生日,妈妈带你去山下采桃好吗?小猴听了很高兴。猴妈妈说,不过你必须回答妈妈的问题,答对了才能去。猴妈妈说:我抓了一把大枣,给你2个,妈妈这还剩3个,你说妈妈一共抓了几个大枣?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谁能用三句话把图意说一遍(指名说,齐说)

        板书:已采的23个,树上还剩的5个。

        说明:从今天开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算式得数后面要写上单位名称,这题的单位名称是个,并用括号括起来,在这一题里,桃是一个一个数的,因此,这题的单位名称是个。

        求原来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刚才板书的已采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之间用十连起来,在后边板书=原来。4、指导看书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49页上,打开书49页。看例题,茄子老师说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桃?小辣椒是怎样想的?我们一起读一读(生读书)。和我们想的一样吗?再看看小柿子是怎样回答的(读小柿子的话)和我们回答的一样吗?5、针对性练习

        星期天王老师带小明去游乐场玩,王老师说什么(看书)?21个没上车的指的是哪部分?还知道什么?问题是什么?连起来说图意,求原来的用什么方法计算?单位名称是什么?怎样回答?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玩了一天,小明又累又渴,回家后发现妈妈买了一些苹果,于是马上就吃,我们看小明吃了几个?桌子上的苹果是吃了的还是买来的,还是剩下的?谁能用三句话把题意说一说?

        单位名称是什么?怎样回答?4、小明吃完苹果后,突然想起来花坛里的花还没有浇,于是就和小兰一起去浇花。(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自己读题,解题,说说单位名称并口答。5、总结:刚才我们练习的四道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都是求什么的?怎样计算?(用去掉的加剩下的就是原来的)。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口手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

        2、初步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有兴趣。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能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的数量。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原来有多少课件

        解答:百度文库-输入: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原来有多少-点击搜索-找到你喜欢的-点击下载-保存-ok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求原来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课件_百度文库 :wenku.baidu./link?url=sIZWZqNfOQUfBsXZXWAhbmFu3dRBy7KhuKwYWHzs3AWtZ6QbQ_LaZo_oG3waieYbrDcGEVFSXa4dh5DMSEw4QdhtvrZNjKBwbXlOlz40N1_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砖头。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木头。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本定价多少

        7.5元一本书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

       一、 教学内容

        数学乐园(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2页、83页)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活动内容

        1、走数学迷宫。

        2、对口令、拍拍手。

        3、小邮递员。

        4、 排排坐比反应。

        5、采花蜜练判断。

        6、看图列式。

        7、思维拓展。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水彩笔、、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实践活动课

        老师:同学们,数学乐园开园了,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做游戏吗?

        (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设置悬念,带入一种情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活动流程

        (一)走数学迷宫

        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A、说数。老师:远处走来一群数字宝宝,认识它们就请大声读出来!

        B、用数。老师: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句话吗?

        C、找数。启发学生: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呢?

        小 结:是呀,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去发现数学,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吧!

        D、排数。(课件出示:迷宫图)

        老师:到数学乐园去的路很多,让我们跟着小白兔由入口进入迷宫,按1、2、3……9的顺序走,米老鼠和唐老鸭会分别在两个出口处迎接我们呢!

        学生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讨论,然后用不同色的水彩笔在答题纸上画出不同路线。比一比看哪组想的最多,展示设计路线最多的作业纸,进行奖励。

        E、找规律。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老师:同学们,不管按照哪种路线走,怎样才能确保不迷路顺利走出迷宫呢?

        设计意图:通过读数、用数、找数、排数几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学好数学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对口令、拍拍手

        老师:我们终于来到了数学乐园,这里有很多小动物想与我们一起玩呢!让我们跟着小猴淘淘一起来玩第一个游戏。

        A、对口令。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问:我出几?你对几?几和几组成几?

        B、拍拍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然后拍手,其余的人也拍手对出卡片上的数。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对于计算加减法很有帮助。通过对口令、拍手游戏起到了强化作用。

        (三)小小邮递员

        老师:同学们看,谁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乐园?你们能帮帮邮递员叔叔把信投进信箱里吗?

        老师问: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即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得数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信”投到标有这个数的信箱里。

        1、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即口算卡片),在音乐声中分组走上讲台送“信”。注意: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对于没有送出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不出去。

        2、检查送信游戏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加减法的口算是否流利,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所以一年级的口算重在练习他们的速度快和准确性。这个游戏,即要求学生快速把“信”送到,又要求学生必须送对,侧重了对这两方面的训练。

        (四)排排坐

        全班起立。从前往后报数,老师提问:

        1、请这一组的前面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第3个小朋友拍四下手。

        老师:这句话里两个“3”,含义一样吗?“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第“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

        2、请从前往后数第1个、第3个、第5个、第7个小朋友站出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3、请从后往前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们组有女生几人?有男生几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从前往后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前面有几个人?你后面有几个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效地复习了基数、序数的概念,教学生加以区别。通过“从前数第2个”和“从后数第2个”地对比,让学生了解数数时方向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同时,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都是求和,但题型有所不同,通过对比练习教学生灵活解决生活问题。

        (五)采花蜜(课件出示动画图)

        老师:草地上有很多鲜花,蜜蜂正忙着采蜜呢!如果算式没有问题,蜜蜂就能采到花蜜飞走了。它们都能顺利采走花蜜吗?

        5+3+2=10 8+2—1=5 5—4—1=0 5—3+2=10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型的练习,引导学生看清符号,明确运算步骤,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动画图)

        先引导全班学生说图意,再指名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A、白兔图(加法:6+2=8)

        B、天鹅图(减法:7—3=4)

        C、松鼠图(一图四式:5+3=8 3+5=8 8—5=3 8—3=5)

        设计意图: 让学生完整的描述一个数学问题,重视培养学生正确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基础。

        (七)思维拓展

        老师:同学们,聪明屋的小博士在等着我们呢?他出了一个思考题来考考大家,你能解答它吗?

        提示学生从最下面的空思考,从较小的数思考。

        三、 活动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在“数学乐园”玩得开不开心?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等以后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好吗?!

        设计意图:常见的数学游戏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而我设计的整堂课的游戏活动融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兴趣盎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的认识》

        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兴趣。]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二、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3、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2.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数

        (1)6+()=11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

        (2)练习

        9+()=138+()=1512-()=2

        5-()=47-()=1()+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4)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

        (6)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

        2、书上第121页第11题。

        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用数学

        1、书上第121页第12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2、思考题

        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板书:)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6=)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3=)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结:

       (1)结果都十几。

       (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这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的认识》》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10的认识》的教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认识10以内的数,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打好基础,对以后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面: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  面认识和掌握。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三、教材分析:

       ⑴内容分析:教材首先通过数主题画中的人和物抽象出数字10;然后初步认识印刷体数字10;接着通过摆红花,拨珠子等实际操作,从而理解10的基数含义,再通过认直尺、数点子等活动认识10以内的各数的大小顺序;在此基础上,要学生通过摆小捧掌握10的组成;最后才安排写数字10。这样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加强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由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经验,学起来并不是很难。学生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各个数字,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书写打下良好基础,直接影响今后书面表达的质量。但入学的儿童对数学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手指也不够灵活,拐弯不够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有一定难度;而10的组成则是10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正确、熟练地掌握10的写法和10组成,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在动口动手的教学活动中发现知识和获得知识。

       ⑵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只有6、7岁,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能够识别物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式来体验、认识、探究、学习并使用数学

       〔3〕教情分析:

       本人参加工作12年,新旧教材都接触过,对教材知识点的整体把握细腻,非常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 、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5〕教学重难点:

       10的写法和10组成。

       正确、熟练地掌握10的写法和10组成。

       教学时间:1课时

       ⑺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直观演示法、实际操作法、尝试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教法。

       2.学法:

       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遵循赞科夫“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我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借助卡片、点子图和学具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迁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联想等方法去思考,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记忆和掌握知识,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活泼。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设疑导入。

       1、复习数数(从0数到9,从9数到0)。

       2、拨珠引出数字“10”

       问:老师先拨了几颗珠子?(9颗),又拨了几颗珠子?(1颗),一共拨了几颗珠子?9添上1是几?(就是10),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字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掌握新知。

       1、能数数量10。

       (1)数主题图中的人和物。首先教师出示P64主题图,让学生数出图中的人和物,并结合画面对学生进行世界和平、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育。

       (2)数图外的点子。

       师:10只鸽,10个人都能表示10,那么数点子能表示10吗?请大家数一数,这里也有多少个点子?

       2、理解10的基数含义。

       (1)先引导学生认识10的印刷体。

       (2)动手摆出10根小棒、拨出10粒珠子。

       (3)要学生用10说一句话。

       (4)找出身上用10表示的东西。(10个手指头、10个脚指头)

       3、掌握10以内各数的大小顺序。

       (1)认识10以内各数的顺序。

       A、观察计数器,拨珠子。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计数器,看看老师是怎样拨珠子,这里有几颗珠子(9颗),又拨上1颗,一共是几颗?9添上1是几?现在这里有10颗,去掉1颗,还剩几颗?10去掉1得几?(9颗)。10在直尺图又怎样表示呢,请看直尺图:

       B、再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感性认识10的序数含义。

       C、拍手掌游戏,巩固10以内各数的顺序。

       (2)掌握10以内的各数的大小。

       A、先:数点子图认识9和10比,哪个大,哪个小?再移动交换点子图的位置掌握10和9比,哪个大,哪个小?

       B、让学生尝试填写9和10、10和9的大小比较。

       C、启发学生联想还有哪些数会比10小?

       4、10的写法和组成。

       (1)10的写法。

       A、教师先示范写数字10 。

        B、接着让学生描红,最后让学生临摹。(教师先教10的写法,再教10的组成,这样安排次序,又利于板书)。

       (2)10的组成。

       A、动手操作掌握10的组成。

       让学生将10根小棒任意分成两组后,收集各种不同的摆法,板书其中的五种,如:

       10 10 10 10 10

       /\ /\ /\ /\ /\

       9 1 8 2 7 3 6 4 5 5

       接着问:“看到上面每一组,你还能看到什么?以牵起学生思维联想。最后让学生寻找上面9种分法的搭配规律,并指出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记忆,会记得快而又牢固。可以说,这里既授给了学生知识又教会了学生记忆方法。

       B、巩固10的组成。

       做练习(对口令、玩拍手掌游戏)。

       师:我们轻松一下,来玩对口令的游戏吧,我说1,你说9,1和9组成10……

       先师生玩,后学生间玩,边玩边举数字卡片。

       击掌组成10:老师先拍,学生后拍,所拍次数要组成10。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完成P65做一做(连线)。

       2、完成P67练习九第一题(填在书上)。

       3、完成P67练习九第二题。

       这是发射台指挥员从10数到1发布发射火箭的情景,你能当一个小小的指挥员示范一下吗?(请一个同学表演)准备!开始!10,9,8,7。。。。。发射!他的成功发射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我们的小朋友也要从小努力学习,长大了多为祖国做贡献。

       4、完成P67练习九第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趣味性练习(找朋友游戏)。

       现在我们玩找朋友游戏,请我的好朋友“10”出来,站在这里,注意,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组成10,才是一对好朋友。(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找对了吗?这一对好朋友数字都是5,原来是双胞胎,也站在一起,卡片上数字顺序排乱了吗?你们能按从小到大顺序排一排,全班读一遍,从大到小排,又怎样读?9的后面是几?10的前面是几?比较10和9的大小,9<10 10>9 放下卡片,请第10个同学举起卡片,对吗?,请10个同学举起卡片,对吗?10个与第10个相不相同,这些同学表现得不错,给点掌声鼓励他们,谢谢!

       6、学儿歌

       四、课堂总结,拓展知识。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请把你学得有满意的地方告诉爸爸妈妈。

       3、请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用10根小棒创造一幅美丽的图案。

       五、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10 10 10 10 10

       9<10 /\ /\ /\ /\ /\

       10>9 9 1 8 2 7 3 6 4 5 5

       六、教学反思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计数的结果又是计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时,所以单独安排了这一节课。从我的实际教学来看,基本达到了原来所定的教学设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我体会比较深的是:

       1、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进入新授部分后,我充分利用的是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孩子找10、摆10、拨10、猜一猜、对口令、拍手的游戏等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新知,进行操作练习,使学习成为牢牢吸引学生的一种愉快活动,当玩与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时,孩子们手脑并用的同时,更得到了放松,在观察与实践中享受着数学带来的收获之乐。

       2、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纵观全课,我们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知识范围去开展每一环节的活动,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时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设计了找生活中的10,身上的10。使数学课堂在自主化、信息化、活动化的同时,也体现出它的生活化。

       3、注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组成的规律,使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脑海里,从而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

       4、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教室里的小朋友;学具盒中的小棒;计数器上的珠子,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数出10根小棒等环节都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5、不足之处。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能让学生顺着数和倒着数。我没有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并将它们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忽视了10还是个计数单位的教学。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设计意图: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关键: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1+6=7-3=4+2=1+5=

        7-5=5+2=6-2=6-3=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5、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5)小组讨论。

        (6)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7)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叔叔还有东西送给大家,是什么呢?请看这儿。

        1、师出示、粘贴石榴、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师出示、粘贴蝴蝶、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想)那还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摇起小脑袋,一同出发吧!

        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师出示美丽的大池塘图。

        3、让学生打开课本第51页,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4、拓展延伸。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暂时找不到身边数学信息的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师讲述:小朋友真聪明,这次郊游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善于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现在,我们回家吧!下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

        一、引入

        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

        P51:13 14 15及思考题看图,先说出算式后写算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数一数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同样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砖头。?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 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 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木头。?)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 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 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 和 同样多

        多 少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学具准备:十二袋不同的物品。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chang、 短duan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板书设计: 长 短

人教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 1――5的认识?3课时

        2、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3、 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目标

        1、 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 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2、3、4、5

        2、数的顺序

        全班齐读:正、反读

        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五、作业本

        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让同学们认识一到五,会读,认,写。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有所接触。而且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数字,所以学生们并不陌生。认和读都不成问题,关于写,大多数同学都会写,主要是要让他们写的规范。关于写的规范这个问题,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多加练习,先让他们自己来说说这些数字长的像什么,然后让他们自己说说,在写这些数字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在集体练习的时候,让各小组成员互相找找毛病,这样他们才会记得牢。

第二课时:比 大 小

        教学内容

        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教师:主题图或小猴三个、梨的4个,桃的3个,香蕉的二个。

        学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2的前面是及?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4、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5、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6、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3大于2,2小于3)

        7、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8、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

        三、 练一练

        1、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2、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四、作业本

        回忆整节课,我觉得学生学得比较积极,在课堂中我尽量做好以下几点:

        1、力求数学知识的情境化、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与生动、丰富的儿童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便于儿童理解,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一次的教学中,导入时我是让学生举例说出可用1?5来表示的物体。学生学得有些勉强,学习积极不高。于是,在第二次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一下导课的策略,课伊始,我就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先请学生找同桌身上能用数字1?5表示的东西,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所见、所想,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习的兴趣也骤然高涨,并且还体验到原来自己的身上也藏着那么多的数学秘密。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旁,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更何况现在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请学生找一找同桌身上能用1?5表示的东西;认识符号时,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形状,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根据数字找符号;对班中两对双胞胎的比较;在教室里找可比的东西进行比较,再从具体中抽象到数字并说出算式,使学生从说、听、动、看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今社会?主体回归?的意识已日渐重视,我们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要以教师?灌输?为主,应把时间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以学生在同桌身上发现的数字来进行比较,可以使师产生互动。多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支配整个课堂,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最后,我让学生自己对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懂的用符号进行连接,此时,我把权力交给了学生自己来总结,使他们在主动、乐意总结的过程中巩固了符号的运用。

        4、课后的思考

        整节课中学生的积极性是挺高的,但主动性还不够,好多东西都需要老师提醒、点拔以后才能说出,这同时也表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待培养。

第三课时:几和第几

        教学内容

        第几(第18页的教学内容),完成第22页的第7、9、10题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数的次序。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3、教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进行遵守社会公德教育)

        二、探求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个?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个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个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在第4个?小朋友排第几个?解放军叔叔呢?

        (二)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1)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从右数起呢?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反思:?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这个知识点小朋友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设计教案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把静态的主题图动态化。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这个场景是静态的,缺乏动态性,我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学生参与排队这一主题情境,学生通过排队,将主题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加实际的体验,深切地体会到几和第几的不同。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在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观察5位学生排队说话中,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①一共请了几个小朋友上来排队?②谁排在第2个?这里的第2个指几个人?③排在前2个的是谁?前2个指几个人?请前面1生回座位后又设计了几个问题:①前面谁排第1?现在呢?②这时剩下几人在排队?XX排第几?他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低年级学生自律能力差,爱玩好动,喜欢做游戏,喜欢涂涂画画,对小动物有一种特别的情感。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特地安排了小动物排队、按要求涂色、快快乐乐出教室的游戏,以此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课时:数 的 组 成

        教学内容

        几和几(第19页和20页的教学内容:5以内数的组成)

        完成两个?做一做?和第22页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先拔两颗珠子,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 的组成

        1、 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 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 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4、读数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

        (2)再让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 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

        1、 教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

        2、 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3、 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4、 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5、 读一读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6、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可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7、评价: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8、 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四、作业本

        反思: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1?5的组成时,引导学生用手指表示数,用彩色笔画圆点表示数,根据老师的要求动手摆圆片、摆小棍摆出不同的形状来表示数等;教学2?5的组成时,我先让学生动手分圆片或小棍,把它们分成两部分,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数的组成自然而然的在学生的谈话中总结出来了,接着我让学生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学生有自己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学生不仅掌握了5以内数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的意识。

        游戏是学生的最爱,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找家?、?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5以内各数;?他是谁?的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对序数、基数的认识;?扑克牌游戏?和?手指歌?帮助学生记忆数的组成。再加上童谣、歌曲的介入,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在数学课堂中,一些教师总喜欢通过死记硬背的 方法 让学生学习概念,导致学生提不学习的兴趣,觉得概念学习枯燥无味,教学效果甚微。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高效地学习数学概念呢?我在此整理了人教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 教育 。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 足球

        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 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 高楼、

        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 小鸟、

        个数是8的有? 小树

        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 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

        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教后录

        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育?

        一、将抽象的概念可视化

        提起数学概念,学生的感觉就是抽象难懂。因此,教师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视化,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教学“体积与体积单位”这一内容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体积、体积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教师生硬地让学生记住体积的概念,那么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与接受。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知识时就处理得比较好,他是这样教学的:课始,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注满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哪个杯子里的水多些,哪个杯子里的水少些。在学生观察后,教师往其中的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小石子,再让学生观察此时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装有小石子的那个杯子里的水面慢慢升高了,不禁产生疑问:“这是怎样回事?”于是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就这样,在教师的循循善诱、步步追问下,学生很快明白“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实际含义。在上述教学中,直观的演示操作既利于学生理解所学概念,深化学生的认识,又使学生明白物体不仅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还有大小之分。这样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可视化,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水到渠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抽象的概念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喜欢的数学学习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从学生的 兴趣 爱好 出发,根据具体的数学概念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概念学习有趣,进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提升概念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学“方程的认识”这一知识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方程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方程的理解,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下180 X=300、180 X=300、180 X>300、180 X<500、50?2=100、5?X=85、180-X=50、500-150>300等式子,然后对学生说:“下面,我们来进行?分一分?的活动。看到这些算式,你们能根据这些算式的特点把它们分一分吗?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分得又快又好。”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于是教师又趁机提出要求:“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分类标准是什么,然后说给大家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积极思考。很快,就有学生说“我把有等号的式子分为一类”,也有的学生说“我把含有大于号或者小于号的式子分为一类”,还有的学生说“我把含有字母的式子分为一类”。教师追问:“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可以分为一类吗?”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可以把含有未知数、等号的式子分为一类,把没有等号的式子分为一类。”教师继续提问:“那么,这种含有未知数的且有等号的式子叫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知识?方程。”?这里,教师没有采取下定义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给学生提供多个式子,让学生进行“分一分”的学习活动,有效降低了学生理解概念的难度并且步步深入,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三、将抽象的概念操作化

        在数学教学中,为让学生理解与接受所学概念,教师可从学生的立场、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降低概念理解的难度,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角的大小”这一内容时,对“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边长无关”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即使学生当时掌握了角的大小的相关知识,这种记忆也不过是暂时性的,学生的学习仍处于比较肤浅的层面。为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几种角的学习材料,如两边都很短的角、一边长一边短的角、两边都很长的角等,然后让学生对角的边自由进行转动,仔细观察并思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角度或者两边长度的关系。在这样具体的操作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角的大小与边长的关系,且印象深刻,效果显著。上述教学,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概念学习变成可操作的学习活动,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好了,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