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字数作文 字数作文
方庄一矿_方庄一矿张保国
zmhk 2024-05-06 人已围观
简介方庄一矿_方庄一矿张保国 我非常愿意为大家解答关于方庄一矿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复杂而有趣的问题,我将尽力给出简明扼要的答案,并提供进一步的阅读材料供大家深入研究。1.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背景2.
我非常愿意为大家解答关于方庄一矿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复杂而有趣的问题,我将尽力给出简明扼要的答案,并提供进一步的阅读材料供大家深入研究。
1.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背景
2.焦作煤田()
3.郑州火车站到方庄煤矿有多少公里
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背景
一、气象水文1.气象
九里山泉域岩溶水系统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大陆季风型温暖带半干旱性气候,四季分明。据焦作气象站1952~2008年降水观测资料(图10-2),57年平均降水量为598.31mm,最大年降水量为1101.7mm(1955年),最小年降水量为243.3mm(1981年)。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表10-1,图10-3),多集中在6月、7月、8月,占年降水量的75%左右,而12月、1月、2月降水总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74.2mm,是年降水量的三倍,其中以5月、6月、7月蒸发量最大,三个月蒸发量占全年蒸发量的40%。多年平均气温为13.4℃,相对湿度为70%。最低气温出现在元月份,平均气温为-2.1℃,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7.0℃。
图10-2 焦作市1952~2008年年降水量柱状图
表10-1 焦作市1952~2008年月均降水量统计表
图10-3 焦作市多年月均降水量柱状图
2.水文
系统内河流有丹河、西石河、山门河、纸坊沟、峪河、新河、大沙河等(图10-1),丹河属黄河水系,其余河流属海河水系。丹河和峪河为常年性河流,其他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
丹河发源于山西省高平县境内,干流长为162km,流域面积为3150km2。在系统内流经寒武-奥陶系灰岩岩溶发育区(图10-1),漏失严重,河水成为九里山泉域岩溶水系统的重要补给源之一。其中后寨至后陈庄段是河水强烈渗漏河段,渗漏量1.284~1.734m3/s。丹河山路平水文站46年(1955~2000年)年均径流量为7.34m3/s,最大径流量为22.00m3/s(1956年),多年趋势变化总体上呈阶段性下降(图10-4)。西石河、山门河、纸坊沟流经灰岩分布区,河流漏失严重,除丰水年有洪水流出山口外,其余时间均无水流,常表现为干谷,河水在距出山口5~10km地段全部漏失补给地下水。
二、地形地貌
焦作市区北部为太行山区,南部为黄河、沁河冲洪积平原。全区地形整体上为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山区地面高程200~1790m,地形陡峭,地面起伏大,河谷深切,岩石裸露,发育地表岩溶景观。市区及市区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区,地面标高80~200m,地形略向南、南东倾斜,总体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图10-5)。
在长期内外地质营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山地和冲洪积平原两个一级地貌单元。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山地和冲洪积平原可划分为七个二级地貌单元。分述如下:
图10-4 丹河山路平水文站年均流量动态变化曲线图
图10-5 焦作附近地形地貌卫星影像图
1.山地
(1)构造侵蚀中山
分布于市区北部山西境内的晋庙铺、柳树口、夺火一带,山体呈北东向展布,标高为1000~1790m,地形陡峭,沟谷深切,似峰林地貌。山体出露地层主要是元古宇变质岩。
(2)构造溶蚀低山
分布于寨豁、赵庄、西村、黑龙王庙一线以北,地面标高为500~1000m。地形起伏较大,沟谷深切。山体岩层多为寒武-奥陶系灰岩和白云岩,地表岩溶发育,有溶隙、溶沟、溶槽和大型溶洞。
(3)构造剥蚀丘陵
分布于近山前地带,标高为200~500m,山顶呈浑圆状,山坡平缓。地表多出露中奥陶统灰岩和石炭-二叠系砂岩、泥岩。
2.山前倾斜平原
分布于山前一带,由河流冲洪物堆积而成。分坡洪积斜地、冲洪积扇、扇前和扇间洼地、交接洼地等二级地貌单元。
(1)坡洪积斜地
不连续地分布于市区东北部的方庄、薄壁等近山前地带,由重力和坡面水流作用堆积而成,黏土、碎石、卵石等组成的坡积物呈倒石锥状或围绕坡麓堆积构成坡积裙,坡积裙相连组成坡积斜地。
(2)冲洪积扇
在丹河、西石河、山门河、子房沟、翁涧河等河流的出山口处,间歇性暂时洪流堆积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冲洪积扇。不同时期、不同河流的洪积扇相互重叠或相连,呈带状沿太行山前连成一片。组成物质为粉质黏土、黏土、卵砾石等。
(3)扇前洼地
分布于焦枝铁路线以南至新河间的朱村—于村—墙南—待王一带,为西石河、翁涧河、山门河洪积扇的前缘地带,地形低洼,地面标高95~85m,微向东南倾斜。组成物质以粉质黏土、粉土为主,局部夹有砂层。
(4)交接洼地
分布于新河—大沙河一带,为黄河、沁河的冲积平原与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之间的交接洼地,由粉质黏土、粉细砂土组成。地势低洼,地面标高100~90m,微向东南倾斜。
在山前冲洪积平原中上部,分布有十几座煤矿。采煤引起地表下沉变形,地表形成塌陷坑。据调查,焦作矿区有较大的塌陷坑17个,塌陷面积近70km2。
三、地层与构造
1.地层
区域出露的地层有太古宇变质岩、震旦系石英砂岩、寒武系和奥陶系碳酸盐岩,石炭系和二叠系煤系地层、三叠系砂页岩、新近系砂泥岩、第四系松散冲洪积物。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太古宇(Ar):出露于山区峪河口、薄壁一带,主要岩性为变质程度中等的片麻岩和混合岩,厚度大于1000m。
震旦系(Z):分布于山区马鞍石水库一带,与下伏太古宁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为浅红、紫红色石英砂岩,厚度为100~500m。
寒武系():出露于丹河、峪河等深切河谷中,与下伏震旦系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总厚度为300~500m,分下统、中统、上统。下统主要为泥灰岩、泥质灰岩、砖红色页岩和砂岩,中统下部为紫红色页岩、砂岩,中上部为深灰色亮晶灰岩、白云岩,上统是中厚层状白云岩。
奥陶系(O):山区广泛出露于地表;山前倾斜平原区则隐伏于石炭-二叠系之下,与下伏寒武系呈整合接触。总厚度约500m,分中统、下统。下统出露于深切河谷两岸,岩性为青灰色细晶白云岩和硅质条带或硅质团块白云岩。中统广泛分布于山区,山前倾斜平原区除局部埋藏于新生代地层之下外,大部分埋藏在石炭纪地层之下。是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厚度约400m。岩性主要是黑色、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
石炭系(C):山区零星出露,山前平原区则隐伏于新生代地层之下,是一套由灰岩、泥岩、页岩组成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含煤数层。厚70~90m。
二叠系(P):隐伏于山前平原之下。岩性为砂岩、页岩互层,夹可采煤层。厚度为70~120m。
新近系及第四系(R+Q):据钻孔资料,新近系下部为砾岩、泥岩、砂岩、灰岩互层,上部是黏土、砂砾石互层。第四系(Q)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由砾石、砂、粉土和粉质黏土组成,沉积物厚度从北向南由薄到厚,颗粒由粗变细。前冲洪积平原上部(近山前)沉积物一般为粉质黏土、砾石层或粗砂层,中部一般为粉质黏土夹粉土或中细砂层,冲洪积平原前缘多为粉质黏土夹粉土或砂透镜体。第四系地层厚度在近山前地带小于50m;老城区为75~150m,局部大于200m;焦枝铁路线南至新河一带,厚为175~200m;新河至大砂河一带,厚度大于500m。
区内分布的地层由于岩性不同,构成不同的含水介质。广泛分布的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和白云岩岩溶裂隙普遍发育,富水性和导水性强,并具有很好的补给条件,富含岩溶水。石炭系薄层灰岩,岩溶裂隙较为发育,也富含有岩溶水。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第四系冲洪积物,厚度大,砂卵石及砂层孔隙中,富含孔隙水。
2.构造
本区基岩断裂构造发育(图10-6),多为高角度正断层。受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地层形成自北向南呈阶梯状下降的单斜式构造形式,地层倾角为10°20°。现将对岩溶水赋存和运动有控制意义的断层简要描述如下:
图10-6 焦作矿区基岩断裂构造纲要图
(1)凤凰岭断层
西起石河附近,与盘古寺断裂相交,向东经丹河、瓦窑沟,在焦作北部沿太行山山前展布,地貌上构成山区与平原的分界线。过焦作后隐伏于新生界地层之下,向东经过王母泉、葛庄,至狮子营一带尖灭,全长约70km。断层呈东西向走向,倾向南,倾角70°~80°,为一正断层,落差200~300m。该断层带岩石破碎,溶蚀裂隙、溶孔、溶洞发育,多个钻孔揭露过直径大于1m的溶洞,导水性和富水性强,是岩溶地下水的强径流带和富集带,大型集中水源地(岗庄、阎河等)和大型岩溶水充水矿井(演马矿)均处在该断层带上,各水源地取水量很大,但水位降深和影响范围有限。
(2)朱村断层
朱村断层是盘古寺-新乡断裂的一部分,盘古寺-新乡断裂西起济源克井盆地以西山区,向东经盘古寺、河口、柏山、焦作,直至新乡市南部的郎公庙,全长约160km。呈东西走向,倾向南,倾角为60°~70°,北盘上升,南盘下降,落差700~1000m。断层北盘的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与南盘的石炭-二叠煤系地层及新生界相对阻水的地层对接,使岩溶水不能越过断层向南运动,从而构成岩溶水的南部边界。断层带岩石破碎,岩溶发育,断层北侧构造发育,断层北侧的岩溶水沿王封断层、39号井断层等北东向导水断层渗流。
(3)九里山断层
断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南东盘上升,北西盘下降,落差300~1000m。南东盘局部地段中奥陶统灰岩出露地表,形成北东向展布的残丘,残丘附近中奥陶统灰岩与第四系接触,形成“天窗”。天然状态下,残丘附近曾是区域岩溶地下水的排泄中心,岩溶水以泉群形式集中排泄,20世纪50年代泉流量达12m3/s。该断层也是岩溶水强径流带,演马庄矿特大型突水后,岩溶水降落漏斗也沿断层扩展。九里山断层西南端与朱村断层交会,中间被凤凰岭断层截断,东北端与方庄断层交会,起到沟通各大断层的作用。
(4)赵庄断层
西南端与凤凰岭断层斜接,向北东方向延伸,全长35km,倾向南东,倾角65°~85°。赵庄断层和朱岭断层组成地垒构造,对焦作地区岩溶水渗流和分布有一定控制作用。断层两侧岩溶水水位及动态明显不同,北侧为高水位区,断层南侧为低水位区,断层两侧水位相差70~240m。
(5)方庄断层
呈北西走向,落差200m,倾向南西,西盘上升,东盘下降。导水性强,该断层西侧的冯营矿多次突水,最大突水量85m3/min。该断层与NE向展布的九里山断层相交,来自北部山区的岩溶水沿方庄断层带和九里山断层带运动、富集。
此外,规模比较大的断层还有39号井断层、3号井断层、天官区断层、王封断层、冯封断层、黑龙王庙断层、马坊泉断层等。
四、岩溶水系统边界
九里山泉域岩溶水系统周边均为隔水边界,岩溶水有独立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1.西北边界
系统西北为丹河小山字形东南弧压性断层组成的隔水边界,总体上北盘上升、南盘下降。在晋城孔庄白水河河谷地面可见主断层带内发育约80cm厚断层糜棱岩,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水掌泉、三姑泉的出流与该断层带的相对阻水有关。
2.北部边界
大致在丹河一带,山字形构造前弧断层压性特征减弱,在青天河水库坝址北约2km可见断层面,断层带内发育角砾岩(未见糜棱岩),南北两侧地层断距约70m。经岩溶所水均衡计算,认为该段为潜流边界,三姑泉域岩溶水系统内约有0.944m3/s潜流量补给九里山泉域岩溶水系统(崔光中,1993)。
3.东北边界
东北边界分别与三姑泉域岩溶水系统和太行山散流区岩溶水系统为地下分水岭边界。
4.东部、南部边界
南部为朱村断层,该断层使中奥陶统含水层与南盘的石炭-二叠煤系地层及新生界相对阻水的地层对接,构成隔水边界;东南部为碳酸盐岩含水层埋深大致在1000m的滞流性隔水边界。
5.西部边界
西部边界从山西晋城冶底—追山并沿逍遥河西侧分水岭构成与延河泉域岩溶水系统的地下水分水岭或隔水边界。
五、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依据含水介质特征、储水条件、地层时代和含水层富水性,区内含水层可以划分为寒武-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组、石炭系薄层灰岩岩溶含水层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含水层组。
(1)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组
由寒武系中上统和奥陶系中统灰岩组成,总厚约900m,岩溶裂隙发育,富含裂隙岩溶水,是本区最富水的含水层。在北部山区呈裸露型,山前倾斜平原区掩埋于石炭-二叠系和新生界地层之下,呈埋藏型。岩溶发育程度和含水层富水性与岩性、构造、地形、地貌等条件有关。主干断层带包括凤凰岭断层带、朱村断层带、九里山断层带和方庄断层带,是岩溶水地下强径流带和富集带,岩石破碎,岩溶发育,裂隙密集,岩溶水沿这些主干断层富集、运动。凤凰岭断层带上分布着数个大型水源地,其中岗庄水源地,在0.05km2的面积上布有50个水源井,取水量超过2.5m3/s。凤凰岭断层与朱村断层之间的焦西矿区、凤凰岭断层与九里山断层相交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即演马、韩王、九里山、古汉山一带,在东西向主干构造控制下,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岩溶发育,并发育有溶洞,富水性强,是岩溶水极强富水区,单井出水量大于3000m3/d,最大可达16000m3/d。处于该区的演马矿、九里山矿、王封矿等均是大型岩溶水充水煤矿,常发生大型岩溶水突水事故。方庄断层和九里山断层相会处附近即冯营、方庄一带,奥陶系灰岩埋深小于500m,岩溶也比较发育,单井出水量1000~3000m3/d,是岩溶水强富水区。朱村断层以南和焦东矿区的凤凰岭断层以南,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深埋于新生界和石炭-二叠系之下,岩溶发育微弱,富水性较差,是弱富水区。北部山区奥陶系灰岩出露于地表,岩溶水水位埋深大,岩溶发育程度和富水性具有不均匀性。
(2)石炭系薄层灰岩岩溶含水层
石炭系有5~11层薄层灰岩,其中第八层灰岩和第二层灰岩分布比较稳定,八灰厚为6~10m,二灰厚为4~21m,含裂隙岩溶水。八灰和二灰位于二煤(大煤)之下,距煤层分别是20m和70m,是煤层底板充水含水层。石炭系薄层灰岩地表露头面积有限,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非常有限,仅在近山前及九里山、演马矿一带覆盖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地层之下,接受上部第四系孔隙水的越流补给。石炭系薄层灰岩虽然是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层,岩溶承压水影响采掘生产,但没有供水意义。
(3)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含水层组
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含水层主要为砂砾石层或中细砂层,顶板埋深为20~40m。受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含水层富水性空间分布不均。丹河、西石河、山门河等河流的冲洪积扇上,含水层为砂砾石层,厚度20~50m,导水性和渗透性强,补给、径流条件好,富水性最强。单井出水量扇体上部大于5000m3/d,扇体中下部为3000~5000m3/d。冲洪积平原的扇间区,含水层为砂、砂砾石,连续性差,常呈透镜体状,厚度为10~15m,导水性和渗透性较差,单井出水量为1000~3000m3/d。山前倾斜平原的前缘区,含水层为上更新统中细砂,单层厚度为5~10m,富水性差,单井出水量为500~1000m3/d。坡洪积裙区,含水层是坡洪积的碎石和砾石,连续性差,多呈透镜状,局部半胶结,富水性最差,单井出水量小于500m3/d。
2.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太行山区是岩溶水系统补给区,地表分布有大面积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表及地下岩溶发育,且山区大气降水丰富,大气降水入渗是焦作岩溶水重要补给来源之一。丹河常年有水,流经碳酸盐岩分布区,河床渗漏严重,多年平均渗漏量为1.60m3/s。西石河、山门河和子房沟河流属季节性河流,流经碳酸盐岩分布区,河水在距出山口5~10km地段全部漏失补给地下水。地表水沿河渗漏也是焦作岩溶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
岩溶水在焦作北部、西部接受补给后,由北向南、东南以水平径流方式向山前排泄区径流汇集。赵庄断层是一条弱导水断层(图10-6),岩溶水以赵庄断层为界形成水位差达70~200m的地下水力陡坎。断层北为高水位区,岩溶水水位与大气降水同步变化,丰水期(9~10月)水位200~240m,枯水期(3~5月)水位130~160m,水位升降幅度与降水量大小成正比。断层南是低水位区,岩溶水水位低,水位受大气降水和人工开采的双重影响,年水位变幅小,丰水期水位为80~85m,枯水期水位为70~80m,年水位变幅为10~12m。近山前地带断裂构造和岩溶发育,岩溶水循环径流交替条件好,是岩溶水排泄-径流区,也是岩溶水富集区。来自北部山区的岩溶水,沿凤凰岭断层、九里山断层、朱村断层等强导水断裂运动、富集,并形成岩溶水强径流带。区内分支断裂及小构造也十分发育,相互连通,从而使山前地区的岩溶水具有统一流场和相似的水位动态。
天然条件下,岩溶水在九里山残丘南侧的奥灰“天窗”处以泉群形式集中排泄,在目前开采条件下,人工开采和矿井排水是岩溶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3.孔隙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孔隙水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入渗、农田灌溉水回渗和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等。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地势比较平坦,地表植被发育,包气带岩性多为砾石、砂及粉质黏土等,渗透性好,大气降水容易下渗补给孔隙地下水。因此,大气降水入渗是孔隙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市区西部和市区东部农业区多用矿井排水灌溉农田,焦作南部农业区多采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矿井水和污水沿渠道渗漏、农田灌溉水回渗也是孔隙水的重要补给方式。人工开采、矿井排水和地下蒸发是孔隙水的主要排泄方式。此外,在灵泉碑和小张庄,孔隙水还以泉和自流井形式向外排泄。
天然条件下,孔隙水自冲洪积扇上部向扇前缘径流,径流方向与地形坡降方向基本一致。在目前开采条件下,受煤矿排水和人工开采影响,孔隙水径流状态发生了变化,孔隙水分布区出现了水位深埋、含水层疏干区,水位降落漏斗区和水位稳定区。近山前地带,因煤矿长期排水和人工开采,水位大幅度下降,水位埋深为30~60m,含水层处于疏干—半疏干状态。老城区南部因集中开采已形成孔隙水水位下降漏斗,漏斗附近孔隙水由漏斗边缘向中心运动。丰收路以南孔隙水,补给与排泄处于平衡状态,水位稳定,地下水自西北向东南运动。
4.孔隙水与岩溶水水力联系
孔隙水与岩溶水属于两个不相同的含水层系统,各自有相对独立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山前冲洪积平原的第四系冲洪积物中,含水空间是孔隙;岩溶水主要分布于奥陶系灰岩中,含水空间是裂隙岩溶。岩溶水补给区在北部山区,属于远源补给,大气降水入渗和山区河流渗漏是岩溶水的补给来源。山前倾斜平原区是岩溶水集中排泄区,人工开采和矿井排水是岩溶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孔隙水的补给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入渗、农田灌溉水回渗、河流和沟渠地表水沿河渗漏等,补给区范围与其分布范围一致,属于近源补给。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蒸发、泉排泄及地下径流等。在山前冲洪积平原上,第四系冲洪积物孔隙水含水层分布在浅部,奥灰岩溶水含水层埋藏于石炭-二叠煤系地层之下,奥灰含水层之上有350~400m厚的石炭-二叠系砂岩、泥岩隔水层,奥灰岩溶水与浅层孔隙水一般无直接水力联系。
在九里山—演马矿一带,由于九里山断层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使石炭系、奥陶系灰岩覆盖在第四系松散地层之下,局部区域中奥陶灰岩出露地表,形成“天窗”(图10-7),使奥灰水、孔隙水和薄层灰岩岩溶水相互间发生水力联系。20世纪60年代之前岩溶水水位高于孔隙水水位,岩溶水在此直接出露成泉。目前,孔隙水水位高于奥灰岩溶水水位,孔隙水补给岩溶水。石炭系薄层灰岩在松散沉积物分布区有条带状露头,孔隙水水位高于薄层灰岩岩溶水水位,孔隙水越流太灰岩溶水,顺地层倾向流入九里山矿和演马矿井田,以矿井排水形式排出地表。矿井水主要来源于太灰和奥灰岩溶水,矿井长期排水不仅造成岩溶水水位下降,也使九里山、演马矿附近的孔隙水水位下降,并形成水位降落漏斗。因此,在九里山—演马矿一带,岩溶水和孔隙水有一定水力联系。
图10-7 焦作九里山奥灰与第四系冲洪积层“天窗”式接触剖面示意图
六、岩溶水水位及动态
岩溶水水位动态主要受山区大气降水和人工开采(包括矿井排水)双重因素的影响,随开采量增加和降水减少呈阶梯状下降,自1952年至1993年上半年,水位呈台阶状下降,大致可划分5个阶梯;1994~2008年的水位动态主要表现为动态性的波动(图10-8)。
图10-8 焦作矿区历年岩溶水水位动态曲线
第一阶梯:1952~1964年,年均降水量734.3mm,岩溶水开采量小于1.50m3/s,水位标高在100~110m间波动,最高达到119m,高出九里山泉群排泄极限标高(95m),岩溶水在九里山奥灰露头周围以泉群形式排泄。泉水最大流量达到12m3/s。
第二阶梯:1965~1970年,年均降水量512.4mm,降水量减少,矿井排水和自备井开采量增大到4.42m3/s,岩溶水水位在100~102m之间波动,略高于九里山泉口标高,泉水流量减小。
第三阶梯:1971~1976年,年均降水量602.4mm,岩溶水开采量和矿井排水量增加到6.58m3/s,水位标高在90~100m之间波动。此间,九里山泉群开始出现断流,并开始形成水位下降漏斗。
第四阶梯:1977~1985年,年均降水量546.9mm,岩溶水开采量增至10.1m3/s,其中矿井排水量为8.7m3/s,水位降至80~90m,低于九里山泉口标高,泉水完全断流。1980年9月焦作电厂岗庄水源地建成使用,开采量达到0.7m3/s。焦作第四水厂于1982年投入使用,开采量0.3m3/s。因集中开采岩溶水,出现了以岗庄水源地为中心的水位降落漏斗。
第五阶梯:1986~1993年,年均降水量561.0mm,开采量达到达到峰值10.3m3/s,水位在70~90m之间波动。
1994年以来,王封矿、焦西矿和焦东矿相继被关闭,矿井排水量出现了逐年递减的变化。近年来,工作面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煤矿得到普遍应用,矿井排水量减小,但城市供水开采岩溶水量逐步增加,由此抵消了消减的矿井排水量,岩溶水开采总量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8.5~9.5m3/s之间,岩溶水水位在70~90m之间波动。此间,1996年和2003年降水量较大,分别达到746.8mm和859.0mm,当年岩溶水水位最高回升至95m,接近岩溶泉水排泄标高。
七、岩溶水水化学特征
本区岩溶水属于大气降水、地表水溶滤-入渗型,其化学成分是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太行山山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地层,岩石化学成分主要是CaO和MgO,在水和水中CO2共同作用下,碳酸盐岩中的碳酸钙、碳酸镁等被溶于水中,从而使岩溶水以、Ca2+、Mg2+等离子为主,水化学类型以-Ca2+·Mg2+型为主。
东部山区岩溶水水化学形成环境和西部山区略有不同。在西部山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之上覆盖有富含硫化物的石炭-二叠煤系地层,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将煤系地层中的硫化物溶于水中,随入渗水流进入到岩溶水中,致使岩溶水含量较高,水化学类型演变为·-Ca2+·Mg2+型。这种类型岩溶水分布于寨豁—西张庄—李封以南、焦作电厂以西,水中化学成分以、、Ca2+、Mg2+为主,固化物、总硬度和各种离子含量,特别是含量均明显高于东部。东部山区,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上基本没有煤系地层覆盖,大气降水、地表水通过岩溶裂隙补给岩溶水,水中含量不及西部地区,水化学成分主要是、Ca2+、Mg2+,水化学类型一般为-Ca2+·Mg2+型。
八、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开采利用现状
1.地下水资源概况
焦作的地下水资源由岩溶水和孔隙水组成,以岩溶水资源为主。据河南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河南省焦作市东小庄水源地水文地质勘查报告”(1989年),焦作地区地下水天然资源总量为10.758m3/s,其中岩溶水为8.09m3/s,相当于25512.6万m3/a;孔隙水为2.668m3/s,相当于8413.80万m3/a。
2.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现状
焦作市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形式有:供水总公司大型水源地集中开采、厂矿自备水源地(水源井)集中或分散开采、矿井排水和郊区农业分散开采四种(表10-2)。
表10-2 焦作市规划区2008年地下水开采现状统计表 单位:万m3/a
焦作市供水公司现有水厂六座(第三水厂于2001年4月停产),以开采岩溶水为主,并利用少量群英水库地表水,其中以第七水厂(东小庄水源地)和第二水厂(周庄水源地)开采规模较大。2008年供水公司开采岩溶水4348万m3。
焦作城区共有厂矿自备水源井224眼,其中岩溶水开采井96眼,孔隙水开采井128眼。岩溶水的开采主要集中在焦作电厂(岗庄水源地46眼井)、爱依斯万方电厂(待王水源地14眼井)、化工三厂(6眼井)、热电厂(4眼井)、中州铝厂(14眼井)和化工总厂等企业,孔隙水的开采主要集中在造纸厂、平光厂、中州机械厂、化工一厂、轮胎厂和化工二厂等企业。2008年自备井开采地下水4403万m3,其中开采岩溶水3533万m3,开采孔隙水870万m3。
焦作矿区现有大型煤矿9座,主要分布在焦东矿区,2008年矿井排水总量为5.97m3/s,相当于18827万m3/a,扣除20%的重复排水量,实际抽排地下水15062万m3/a,其中岩溶水为12050万m3/a,孔隙水3012万m3/a。
近郊农村农民生活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和乡镇企业生产用水开采孔隙水约为4600万m3/a。
岩溶水开采量为19931万m3/a,低于岩溶水天然资源量;孔隙水开采量为8482万m3/a,略高于孔隙水天然资源量。岩溶水尚有一定开发潜力,而孔隙水则处于超采状态。
焦作煤田()
煤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前后,马寨乡司家河村有人在冠鸡沟土法打井,开采石炭,并唱大戏庆贺。后因开挖难度较大,产量低而停工。民国十二年(1923年),彭公村乡民合伙在方庄大沟土法采煤,因井内排水困难而作罢。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开发西北实业计划》记,“长武煤矿在县(州)西70余里地方,面积不过一方里”。
地质普查探明,长武属渭北煤田黑腰带,彬长大型煤矿待开发区。彬长矿区为陕西第二大煤田。地质构造简单,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分布呈水平状态,东西向延伸,主要可开采煤层平均埋藏深度400—600米之间。彬长煤田总蕴藏量达59亿吨。长武地区煤炭资源为31亿吨。主要分布在亭口、谢家河、孟村、胡家河、刘家坪一带。拟建的亭南地方煤矿,矿权面积15平方公里,地质总储量为1.96亿吨。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60万—90万吨。可开采量为9443万吨。煤质属粘褐煤,有害元素含量少,低灰、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彬长煤矿和120万千瓦坑口电厂,列入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工程,前期准备项目已全面展开。县办亭南地方煤矿报经批准,1989年进入精查设计阶段,办理初设和立项,正在积极筹建中。
石油
油页岩分布广泛,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尚待进一步勘探,具有远期开发价值。
铁
1958年,在芋园乡柳沟村发现铁矿,藏量7万吨,含铁20—60%。出动劳力大兵团会战,土法开采,土炉冶炼。五个月时间,仅炼出烧结炉渣3.53吨(数字有虚报)。由于土层深厚,含铁量低,无工业开采意义,冶炼技术又不过关,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而下马。 长武属旱作农耕区。栽培农作物分为3大类,55种,185个品种。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粮食作物结构以夏粮为主,夏粮以小麦为主。粮食作物有18种。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糜、谷、荞麦、大麦、豌豆、扁豆、黄豆、绿豆、小豆、白云豆等。
栽培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蓖麻、芝麻、花生、荏、胡麻、大麻、花椒、茴香、西瓜、甜瓜、向日葵、芦苇、木耳、蘑菇等。其中瓜类有16个品种。
栽培蔬菜主要有辣椒、白菜、莲花白、白萝卜、红萝卜、洋芋、黄花、葱、韭菜、蒜、洋葱、红苕、茄子、西红柿、南瓜、冬瓜、黄瓜、葫芦、莴苣、菠菜、芥菜、芹菜、豇豆、芫荽、洋姜、地留子、甜菜、丝瓜等。蔬菜共有180个品种。
长武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树种资源有28科,45种、108个品种。主要树种有刺槐、杨树、楸树、桐树、柳树、中槐、椿树、榆树、桑树、松树、柏树、毛竹等。
各类果树资源有6科、9属、20种。主要有苹果、柿子、核桃、梨、枣、杏、沙果、梅李、葡萄等。种植饲草以紫花苜蓿为主。引进草木犀、毛苕子、沙打旺、红豆草,用于沤制绿肥,增加土壤有机制,亦可用于改良饲草结构。
庭院栽培供观赏的花卉主要有牡丹、芍药、迎春、蔷薇、玉簪、凤仙、鸡冠、石竹、菊花、月季、刺梅、大理花、夜合、牵牛、虞美人、夹竹桃、绣球、金钟、美人蕉、茉莉、梅花、一串红、夜兴花、夜来香、万寿菊、十样锦、文竹、吊兰、令箭荷花、玉兰、海棠、仙人球、仙人掌、紫罗兰、蝴蝶梅、君子兰、兰草、水仙、金盏、蜀葵、珊瑚、铁树、万年青、棕树、雪松等。 鸟类
长武地区鸟类有限,亦无珍禽。已知鸟类有15目,33科,109种。依俗名记述,历来较多的:候鸟有大雁(秋冬结队南徙,雁阵声寒,群栖旷野)、胡燕(马燕)、燕爪啦、紫燕(燕唧唧)、杜鹃(布谷鸟)、算黄算割、白脸大山雀等。留鸟有鹰、鸢、、鹞(均属猛禽,栖于城墙、山巅,高空盘旋,俯冲扑鸡,善攫肉食,已不多见)、猫头鹰、鸱鸮(昼伏夜出,扑食鼠类,其声凄惨,俗谓不祥)、黄鹂(黄莺)、雉(野鸡,羽毛鲜艳,肉称野味上品)、雉(山鸡)、石鸡(呱拉鸡)、麻雀(雀儿)、花雀(红群群)、斑鸠(姑姑等)、脖鸽、鸽(灰白野鸽、家鸽)、喜鹊(民俗视“喜上眉〔梅〕梢”为吉祥鸟)、乌鸦、云雀(天唧唧)、啄木鸟(护树灭虫益鸟)、鹌鹑、水鸭、百灵(鸣声婉转,可供观赏)、画眉等。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朋友。但由于生活区、农作物区高度密集,使鸟类生活空间缩小,加之人为的捕杀和施用农药,鸟类数量大为减少。
兽类
有6目,14科,41种。两栖爬行类动物12种。境内山林稀少,兽类贫乏。解放初,对捕猎管理不严,乱捕滥杀,致使一些野兽生存渐弱,濒于绝迹。常见的野生动物有:草兔(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肉鲜味美,毛皮可制轻裘)、狐狸(分布广,夜行性,嗅觉灵敏,捕食鸡兔。皮毛精美华丽,为上等裘料)、狼(性凶残,捕食野生动物,对人畜亦有威胁,多在深山沟壑区,数量大减)、豹(性凶残,极少)、鹿(南塬与麟游交界山区少量可见)、黄羊(偶有发现,绝少)、黄鼠狼(黄腰,偷食鸡兔)、獾、松鼠(驹狸猫)、黄鼠、鼹鼠(瞎鼢,潜入地下,危害作物根茎。塬区机耕深翻,数量见少)、蝙蝠(夜别忽),等。50年代,政府奖励打狼除害。狼、豹等凶猛野兽屡经扑杀,已不多见。
虫类
天敌昆虫有五个目,11科,36种。以蜂、瓢虫科最多。农作物害虫有6个目,23科,68种。主要有蝉、素蛛、蟋蟀、蚂蚱、蜗牛、蚯蚓、蚂蚁、蜘蛛、螳螂、螺羌螂(屎爬牛)、蜥蜴、壁虎(蝎虎)、蜻蜒、飞蛾、蝴蝶、青蛙、蟾蜍(癞蛤蟆)、蜈蚣、蝎子、百足虫(节节虫)、磕头虫、萤、蠹、蚜虫、粘虫、行军虫、蝼蛄、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瓢虫、螟蛉、白线虫、蚰蜒、蛇、野蜂以及蚊、蝇、壁虱、土元、虱、跳蚤。 长武处于西北内陆腹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又属东南暖湿地区与西北干旱地区过渡带。受黄土高原地形和海拔高度影响,明显形成垂直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9.1℃,年积温2994℃,无霜期171天,年均降水量584毫米,县分布不均,春季少雨,夏季多伏旱、冰雹、风灾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春温回升慢,夏热多伏旱,秋凉雨连绵,冬长冷于寒。气候资源背景及分布状况为:光能资源比较丰富,热量利用条件较差,降雨适中,分布不均。从60年代以来,气候明显变暖,冬雪过程减少,春旱次数增多。受季风影响,一年之内,春、夏、秋、冬四季,干湿冷暖分明。
郑州火车站到方庄煤矿有多少公里
焦作煤田分布于焦作、辉县、博爱、修武、获嘉、新乡等市、县境内,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6—24公里,总面积888平方公里。共有井田及矿井23处:王封井田、李封井、民有井、塔掌井、朱村矿、焦西矿、焦东矿、小马村矿、中马村矿、田门井、韩王矿、演马庄矿、冯营矿、九里山矿、古汉山井田、辉县吴村矿、焦南井田、恩村井田、墙南井田、赵固勘探区、方庄矿、白庄矿、马坊泉井田。还有一些民采小井。焦作煤田为石炭二叠纪煤田,含煤7组,主要可采煤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一1、一5和山西组二1层煤,均为优质无烟煤。焦作煤田的发现和开采历史十分久远,据《山海经》记载:“……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贲闻之山”,即在今太行山东南麓焦作一带,“涅石”即煤,可见战国时期已发现焦作地区有煤。元世祖忽必烈至元18年(1281年)思想家许衡告老还乡时,见到李封附近煤窑生产情况说;“卧牛之地,月进斗金,”说明该处采煤在当时已有一定规模。
焦作煤田机械化采煤始于英商成立的福公司。1886年,意大利人罗柴的至豫、晋等省考察,探悉豫晋太行山两侧煤炭资源丰富,遂伙同英国商人在伦敦组织福公司(The Peking Syndicate Ltd)在天津设办事处,准备予以开发。福公司于1898年6月,取得了焦作一带部分地区的开采权,1899年2月派英国人葛拉斯率勘探队勘查了焦作煤田。1903年,福公司进行了机械岩心钻探,是为河南省最早的煤矿钻探工作。
1904年,福公司凿井5口,开采大煤(二1煤),深度50—100米,并修建道清铁路运煤。1913年当地几家用土窑开采的民营公司合并成立中原煤矿公司,后中原煤矿公司与福公司联合组成福中总公司。中原煤矿公司成立初仍用土法采煤,至1922年在盘龙河村开凿机械化大井4座,是我国民营煤矿在河南省最早采用机械化采煤的公司。1924年,福中总公司共产原煤160万吨,成为当时我国著名的大煤矿之一。
1927年,阎增才发表了《福中公司煤田地质研究》。1930年,侯德封著有《修武县煤田地质》、《太行山东麓煤田地质构造研究》等。1933年6月,福中总公司改为中福公司。我国著名学者翁文灏、孙越崎等都在中福公司工作过,翁文灏曾任中福联合办事处专员。
中福公司为勘查开采焦作煤田一直从事钻探工作。仅在中福公司联合办事处编制的“焦作炭矿矿区平面图及地面剖面位置图”上统计的钻孔数即达97个。1936年曹世禄、孟昭彝到修武、博爱进行了地质矿产调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焦作时,也打了少量钻孔。至1948年,在焦作矿区打的钻孔已超过100个。这些钻孔,虽然对当时焦作煤矿的开采发挥了作用,但却没有提出过较精确的储量报告。1948年,河南地质调查所编印的《河南省煤矿志》中,估算修武、博爱、辉县煤区共有煤炭储量9.7亿吨。
焦作煤田正规的勘探和较大规模的开发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战争,焦作矿井遭到很大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即着手恢复王封、李封等7对井,并成立了焦作矿务局。1950年冬,王化诚、李思利进行了煤田西部地层及构造的研究。1951年,焦作矿务局成立钻探工程队,1952年扩建改称焦作钻探队。1952年,焦作煤田年产原煤达到170万吨,超过新中国成立历史最好水平。1949年10月至1953年底,完成的钻探进尺达1.6万米,超过新中国成立焦作历年钻探工作量总和。基于这些钻探资料,顺利地完成了王封、李封等井恢复和扩建工作。1954年元月,焦作矿务局编制的《中马村井田地质精查报告》,记述了小马村井田储量1182万吨,中马村井田储量4027万吨。这是焦作煤田最早的经过精查的储量报告。
1954年8月,焦作钻探队扩建,改为中南煤田地质局第一地质勘探队,首任技术负责为朱仲春,人员由200人增至600人,技术力量也大为增强。1955年,又改名为一二五地质勘探队。该队1954—1956年期间,提交李封、塔掌、焦西、万斛等矿地质报告和一些水文地质、水源地勘探报告,共探明煤工业储量近2.8亿吨。
1956年焦作设市。在此以前,焦作为修武县的一个镇。焦作市是河南省第一个因矿业发展而设立的省辖市。
1957—1965年期间,一二五队继续在焦作作了大量勘探(在1958年元月—1962年3月曾改称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一队),提交了演马庄、田门—小马村、九里山、墙南、白庄、方庄、马坊泉等井田或找矿区的精查、普查报告,共计提交煤工业储量6亿余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勘探工作一度中断。1968年10月,一二五队调往湖北。一二五队包括其前身焦作钻探队十几年间为焦作煤田探明工业储量近10亿吨,为焦作煤田的扩大与开发作出了贡献。
1974年,焦作煤田的勘探开始恢复。勘探工作主要由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后改为河南煤田地质公司、河南煤田地质局)地质三队承担(首任技术负责郭熙年)。1975年提交方庄井田储量近0.4亿吨。
1975—1977年,河南煤田物探测量队(技术负责张镇)对墙南至辉县地区进行地震勘探。由于煤系地层与围岩存在明显的地震波传播速度差异,地震效果十分明显。地震勘探探明墙南、赵固、五里源3个含煤区段,估算储量达12亿吨,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可靠依据。
1978—1988年期间,煤田地质三队先后提交了恩村井田、古汉山井田、吴村煤矿和赵固勘探区的精查或补勘报告。1979—1988年期间,焦作矿务局编制了朱村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和中马村矿与方庄井田的补勘报告。至1991年底止,焦作煤田累计探明储量34.4亿吨(其中工业储量18.8亿吨),保有储量31.6亿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焦作煤田的年开采量日益上升。1986年起,年产原煤达500万吨以上。
90公里左右。驾车路线:全程约92.1公里
起点:郑州火车站
1.郑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马寨街行驶370米,左前方转弯
2) 行驶500米,右转进入陇海中路
3) 沿陇海中路行驶470米,进入京广北路
4) 沿京广北路行驶310米,直行上匝道
5) 沿匝道行驶460米,直行进入京广快速路
6) 沿京广快速路行驶12.1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7) 沿匝道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8) 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12.5公里,朝郑州绕城高速/少林寺/尧山/G300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广武枢纽
2.沿广武枢纽行驶600米,过广武枢纽约680米后,直行进入郑云高速公路
3.沿郑云高速公路行驶25.6公里,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原焦高速公路
5.焦作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原焦高速公路行驶3.1公里,在小徐岗/武陟/修武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2) 沿匝道行驶6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S233
3) 沿S233行驶12.0公里,直行进入S233
4) 沿S233行驶110米,在第2个出口,朝峰林峡/云台山方向,直行进入S233
5) 沿S233行驶2.6公里,进入S233
6) 沿S233行驶270米,在第2个出口,左转进入幸福路
7) 沿幸福路行驶1.4公里,右转进入S233
8) 沿S233行驶14.0公里,直行进入S233
9) 沿S233行驶130米,在第2个出口,朝方庄/S233方向,直行进入S233
10) 沿S233行驶190米,左转
11) 行驶490米,左转
12) 行驶160米,左转
13) 行驶7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方庄煤矿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
好了,关于“方庄一矿”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方庄一矿”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上一篇:让真情自然流露六年级
下一篇:雷锋的精神